|
|
文章显示页 |
小学生春季预防传染病安全知识 |
|
|
学生安全关系到每一个家庭的幸福。如何提高学生的安全自我保护意识及能力是家长和学校共同关心的事情。
春季是各种病源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的季节,加之早春的气候多变,昼夜温差、气压、湿度变化较大,忽冷忽热,人们一时还不能适应天气的变化,机体不能保持新陈代谢的平衡和稳定,因而容易诱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水痘、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脑、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
【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1、坚持晨练制度,发现病例,及时隔离,环境消毒,疫情上报,教室每天保证及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抗病能力。多到户外活动,适时增减衣服。
3、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平时多喝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把住“病从口入”关。
4、尽量减少到空气不流通的场所集会,特别是不要到网吧长时间游戏。
5、对流感、流脑、麻疹等,在流行期间可注射相应疫苗预防。
【流脑的预防】
1、加强疾病监测,努力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并及早就近住院治疗病人。
2、对病人密切接触者,立即进行预防性服药。
3、若流脑流行出现在过去未实施疫苗免疫或注射疫苗较少的地方,可对15岁以下未免疫的儿童应急接种疫苗,能有效地防止继发病例出现,控制流行。
4、一旦发生流脑流行,应劝阻大型集会、串门访友或探视病人,不带儿童去公共场所,并对学生和儿童应急接种疫苗,但必须严格掌握疫苗接种的禁忌症。
5、及时组织对疫点进行消毒处理,如疫情发生在学校等人群集聚场所,要做好环境卫生、个人卫生,保持通风。
【水痘的预防】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常见的急性传染病。水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其中以冬春季为多。水痘传染性极强,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唾液飞沫传染,亦可因接触水痘病毒污染的衣服、玩具、用具等而得病。
水痘的平均潜伏期1421天,多为15—17天。易感者接触病人后约90%会传染发病,病初症状较轻,可出现微热,全身不适。发热的同时或12日后,躯干皮肤、粘膜分批出现和迅速发展为斑疹、丘疹、疱疹与结痂。水痘病毒可波及多脏器,还可并发皮肤感染、肺炎、脑炎等。本病一般预后良好,极少数人出现严重并发症。
主要预防措施:
1、加强水痘防病宣传,教育和培养学生良好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以免传染病交叉感染。
2、冬春季节教室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整洁,空气流通。
3、学校每天晨检,发现水痘患者应及时报告,隔离传染源,患病学生必须在家隔离治疗,待结痂干燥后方能复学(自发病起21天左右)。
【腮腺炎的预防】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呼吸道传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冬春季节发病率最高,对两岁和十五岁的儿童威胁严重。腮腺炎可因说话、咳嗽、打喷嚏而通过唾液进行传播,少数也可通过被患者污染的物品(食物、食具和玩具)间接传播,起病较急。流行性腮腺炎在人口密切和居室通风不良的春季容易流行,其潜伏期为7~14天,多发于5~15岁的儿童,一些成年人亦有发病。本病初起症状是:全身疲倦、口渴、不安、有时高热可达39度左右,突出表现是耳垂周围腮部红肿、压痛、张口或食酸性饮食使唾液分泌增多时,疼痛即可加重。位于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粘膜上的腮腺管呈明显红肿状。病程一般是1~2周。
一旦发现腮腺炎,患儿应立即隔离,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
另外,专家还建议,特别是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锻炼增加免疫力,一旦发生发热伴头病、咽痛、咳嗽等疑似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和治疗。学校友情提示:春季万物复苏,美好一年的开始,希望家校携手,促进学生的健康,使学生们愉快的享受校园生活。 |
|
|
|
|
|
|